新能源市场的现状“城内”“城外”都不好过

原创 文/徐进凯 时间:2016-12-22 16:03

未来几年新能源市场依然“有利可图”,这使得众多“城外”的企业纷纷发力来攻城略地,而“城内”的规则却并不完善。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然而,这样“纠结”的状态并不是情感世界的专属。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市场正在上演着这样的“围城”大戏,一边是众多“外面的车企”为拿到新能源车生产资质而拼命的往里冲;另一边则是一些“城内”涉嫌骗补的车企被罚,有的甚至出了局。

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对涉嫌新能源骗补车企的处罚决定。其中,对涉及“有牌无车”的4家企业——苏州金龙、少林客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深圳五洲龙等的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而在此之前,“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有限公司则被取消了整车生产资质,由此出局。

众所周知,为促进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我国政府自2009年开始便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以扶持,其中最大政策红包便是补贴。例如,在2013-2015年度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规划中,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补贴统一为25万元,而对车身长度为6-8米的纯电动客车的补贴为30万元,而为响应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各地方政府一般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对6-8米长的纯电动客车进行补贴,这样一来,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对于6-8米长的纯电动客车的补贴可高达60万元。

在巨大的政策利好之下,新能源车市场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势,而作为补贴重点的商用车领域更是有着突出的表现。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纯电动客车的上牌量为9.25万辆,与2014年的6050辆相比,实现了1500%的巨额增幅,而这其中6-8米的纯电动客车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比增幅高达2200%。

巨额的补贴之下,不仅带来了市场份额的巨幅增长,同样也带来了不少铤而走险的企业。为摄取高额的利润,不少整车制造企业加大了对于纯电动客车的生产力度,甚至有不少企业还未生产出汽车就先办理机动车牌照,以政策的漏洞骗取高额的政策补贴,而近日被罚的四家“有牌无车”的企业便涉及这样的行为。

同前四家相比,苏州吉姆西客车有限公司的表现更为“激进”。苏州吉姆西成立于2013年8月,2015年3月起开始正式投产。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3月、4月、5月,吉姆西上传的合格证信息数量分别为23个、0个和2个,而2015年12月单月上传的合格证为2905个。据财政部审核信息显示,吉姆西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车为1131辆,涉及骗补金额为2.6亿元。

而政府对于吉姆西的处理结果为:2015年生产的全部车辆中央财政不予补助、追回2015年度预拨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此外,还将取消其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并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水平已被苏州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除苏州吉姆西以外,苏州金龙、少林客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深圳五洲龙四家企业则收到了三项行政处罚:停止生产和销售涉及有问题的车型;暂停这几家公司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并将问题车型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整改完成后,等待工信部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工信部在发布了对“骗补”企业的同时也调整了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方案,一是设置了中央、地方补贴的上限;二是将补贴资金由事前付款改为事后清算;三是提高了推荐目录的车型要求等措施以规范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将逐步走向正规,但目前靠政策起步的新能源市场发展并不成熟,面对这样的情况,最为“党政喉舌”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窟窿必须堵,需再扶一程》的评论文章,也再次证实了政府在未来几年将继续扶持新能源市场的决心。

可见未来几年的新能源市场依然“有利可图”,这也使得众多“城外”的企业发尽全力来攻城略地,而“城内”的规范虽逐步明确,但也不乏并不完善之嫌。就难“骗补”事件来说,声势浩大的清查之后,仅有力帆一家乘用车企业与五家商用车企业“落网”,这对于当初爆出的72家车企、92亿巨款来说,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1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