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上半年狂揽159亿元,但大众和通用却拿走了75%的利润

原创 文/林嘉浩 时间:2017-08-30 20:51

大众和通用才是上汽集团背后最大的赢家。

8月29日,上汽集团公布了上半年财务报告。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整体收益超出预期,集团营业总收入为3964.06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2.85%,净资产收益率为7.59%。同时净利润159.58亿元,同比增长5.9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利润仍然高达156.76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2.21%。

同时,在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每股收益高达1.38元,远超上市的汽车行业0.31的平均水平,位列上市的汽车企业中第一的位置,在其之后是广汽乘用车,每股收益为0.96元。一般来说每股收益被视为公司能否成功地达到其利润目标的计量标志,也可以将其看成一家公司资产增值能力的体现。

合资方收获75.7%的利润

从报表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财务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流动资产从去年的424.53亿元,提升至了583.17亿元,同比增长37.37亿元。同时由于销量的增加,也增加了相应的库存商品,其存货价值也从去年同期370亿元,提升至了490.06亿元,增幅高达32.21%。

由于市场需求升级,上汽集团也加快了产品向市场的投放速度,所以减少了客户的预付款,所以预收款项从去年同期226.76亿元减少至131.58亿元。

与此同时,有一个数据的变化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上汽集团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该款项从去年的4999万元提升至了今年129.51亿元,同比增幅居然高达25801.22%。业内人士告诉本文作者这是由于上汽集团通过回购业务补充了资金,为其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流动资金。从各个方面来看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变现能力正在不断提高,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也在逐步提升。

不过我们也发现了上汽集团上半年增加了30.43%的短期借款数额,从去年的87.28亿元,提升至了113.84亿元,不过虽然短期债务风险存在,但是上汽集团盈利增速明显高于债务增速,风险仍然处于可控的状态。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再来看看上汽集团主要控股参股公司的盈利。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华域汽车以及上汽财务中,上汽大众依然是上汽集团的最大“摇钱树”。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营业总收入高达1214.5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高达131.67亿元,位列第二的则是上汽通用,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031.47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93.57亿元。而第三的则是上汽通用五菱,营业收入为492.0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0.57亿元。

上汽集团上半年共盈利159亿元,但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共盈利245.81亿元,算上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中方和外方50:50的股比、上汽通用五菱外方占40%的股比来粗略分析,外方至少斩获了120.84亿元,占上汽上半年总利润的75.5%。在这159亿的净利润中,仅只有不到25%的利润放进了中方自己人的口袋中。

自主品牌表现抢眼,但未来具有挑战

由于受去年购置税优惠政策利好透支,今年中国车市进入了微增长的新常态。上半年国内乘用车销售 1126.7 万辆,同比增长 3.0%,增速同比回落 7.6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市场分化特点十分突出,乘用车消费升级趋势更加明显。

上半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 317.5 万辆,同比增长 5.8%,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23%,较去年同期提升 0.2 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销售 275.9 万辆,同比增长 7.7%,商用车销售 41.5 万辆,受微客市场整体继续大幅 下滑影响,同比下降 5.8%;公司实现整车出口和海外销售共计 6.4 万辆,同比增长 44.4%。

其中合资品牌表现稳健,相比自主品牌的表现却更加抢眼。自主品牌乘用车上半年销售 23.4 万辆,同比增长 113%,其中新能源和互联网产品继续保持强势增长,新推出的插电强混 eRX5、 纯电动 ERX5、互联网轿车 i6 和插电强混 ei6,以及名爵品牌首款互联网 SUV ZS,让上汽自主品牌形象和销量都实现了提升。

除了荣威、名爵以外,上汽大通销量也有所增长。上半年上汽大通销售 2.8 万辆,同比增长 30%。与此同时,上汽自主品牌生产基地布局加快建设推进,上汽乘用车郑州制造基地和上汽大通南京分公司相继设立,为后续产品的生产和推出提供了保障。

不过,上汽集团在上半年风光无限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半年报中上汽集团也透露出了对未来市场的担忧。首先未来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到期终止,虽然这一政策会利好今年下半年的车市,但由于去年同期市场销量基数很高,今年下半年市场能否再次出现大幅增长存在 较大不确定性。

其次,购置税优惠政策年底退出可能会对明年车市增长再次产生“透支”影响。市场增长结构显著分化,消费需求升级和个性化、差异化特点更趋明显,技术和模式创新存在风险, 产品和服务实现有效供给的难度会加大不少。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1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