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成为下一个乐视, 小康股份如何“美国造车”?

原创 文/冯金刚 时间:2017-12-12 7:19

三十年后再出发,张兴海的美国梦能否成真?

提及自主品牌,小康算是比较冷门的,一是规模不大,二是前期做的产品偏小众,主要以零部件和面包车为主。实际上,与长城、吉利和比亚迪等其它民营自主品牌的崛起一样,小康也是一部中国汽车品牌成长史。

小康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是54岁的张兴海,其现任小康股份董事长兼总裁。30年前,张兴海带领十几个人从做弹簧的手工作坊开始创业,随后把减震器做到业界著名。2003年,张兴海决定进军汽车产业,与东风公司合资成立了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主力产品东风小康面包车,仅一年时间市场占有率就升至全国第四,2008年还一次性出口2,000辆到欧洲市场。

至此,小康股份正式从一家零部件生产商向整车制造领域迈进,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相当不易。但是对张兴海来说,这还不够,他又将目标转向了近年来火热的SUV市场。

根据乘联会数据,2017年10月小康股份旗下SUV风光580销量19,771辆,在东风风光销量占比63.92%,在SUV销量中排名第10位。另外,10月风光SUV系列总销量24,312辆,同比增长69.74%,今年累计销量146,957辆,同比增长172.19%。随着风光580的热销,小康在SUV领域的布局初见成效。

而现在,伴随全球新能源车发展热潮,张兴海又将目标指向了新能源。不过,这一次张兴海的“心”更大。

“美国造车”

11月24日,SF Motors宣布2018年推出旗下首款高端电动车,同时,公司已经开始在美国开设经销商店面。消息虽然简短,但对小康股份意义重大,它宣示着小康股份“美国造车”,布局电动车市场的战略初步布局完成。

可能大家对SF Motors比较陌生,它是小康股份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28日,公司定位高端电动车开发。而小康股份在美国的一系列新能源战略布局都是以SF Motors品牌领头,布局主要方向是完善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闭环,下表为小康股份在美国新能源布局大致时间轴。

截至目前,SF Motors在美国最关键的布局收购有三次,基本解决了SF Motors开发电动车的三电技术和制造基础问题。

2016年10月16日,SF Motors以约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公司AC Propulsion Inc(简称“ACP”)及其子公司香港e.motor Coporation Limited 100%股权和二级子公司北京亿马先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通过此次并购,SF Motors获取了ACP所有从事电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系统等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的公司及实体、商标、专利及其他无形资产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ACP是美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领域的先驱者之一,由Alan Cocconi及其团队于1992年在美国加州创立,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核心技术的开发,成立25年来,成绩斐然。

既然想在美国造车,那么工厂的问题怎么解决?答案还是买。在美国市场“一无所有”的小康股份再次“用钱办事”。为了解决汽车生产制造问题,SF Motors与美国AM General LLC(下称“AMG公司”)签署《资产收购协议》,协议内容是SF Motors以1.1亿美元收购AMG民用汽车工厂及其相关资产。相关资料显示,AMG公司成立于1903年,曾是民用悍马品牌的所有者,生产过悍马 H2、MV-1 和梅赛德斯-奔驰R等车。目前该公司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密西根州、俄亥俄州均有设计和生产基地,大约有1300名员工。

对于收购的InEVit公司,它的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是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首任CEO,也是SF Motors新能源汽车顾问。据悉,InEVit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标准化电池模组技术的开发,其标准化电池模组技术可大幅降低大批量量产成本,激光焊接技术可推动电池模组的快速制造。目前InEVit已获得奥迪金额为30万欧元的电池组设计开发订单,并与戴姆勒股份公司、大众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集团进行了接触。收购InEVit,使SF Motors完善了其在电池组技术领域的闭环布局,更重要的是将马丁·艾伯哈德从顾问变为“自己人”。

在研发方面,通过不断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小康股份目前已在全球部署了3个研发设计中心,包括硅谷动力系统与智能驾驶研发中心(设有中国北京办公室)、密歇根产品设计开发中心、中国重庆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小康表示,全球研发中心的部署及技术领域的并购整合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招兵买马

说到SF Motors的人才战略,与马丁·艾伯哈德一起加盟SF Motors的还有汽车产品机电一体化专家 HeinerFees和硅谷资深投资专家 Mike Miskovsky。

据悉,加入SF Motors 之后,这位特斯拉的首任CEO马丁·艾伯哈德将担任 SF MOTORS 的首席创新官(Chief Innovation Officer)并会进入SF Motors 的董事会,担任副董事长,一副“自己人”的节奏;Heiner Fees 将加入SF Motors的创新委员会,直接向公司 CEO 汇报;Mike Miskovsky 将担任 SF Motors 的首席发展官(Chief Development Officer)并担任 InEVit 公司的联席 CEO。

对于加盟SF Motors的原因,马丁·艾伯哈德表示,“SF Motors 是一家认真的电动车公司,做为硅谷的过来人,我看过许多的成功和失败,SF Motors不是普通的初创公司,也不是常规的互联网公司,其具有成功的经验和丰富汽车制造背景作为支撑,现在正通过整合硅谷、底特律和中国的最大优势来制造世界级的电动汽车。我相信SF Motors能够成为世界电动车市场的领导者。”

除了以上三人,SF Motors还引进了特斯拉原电机工程师唐一帆等新能源高端人才。唐一帆曾经设计了特斯拉Roadster和Model S电动车,以及其他汽车制造商生产的部分车型(如奔驰B-Class和丰田RAV4),他还是特斯拉Model X AWD原型车的设计者。有趣的是,SF Motors还招聘了另外一家由中国企业投资的高端电动车法拉第未来的一些前员工。

SF Motors认为,这些人才的加入有助于发挥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代表性、号召力和影响力,为SF Motors 引进更多优秀的电动汽车专业人才,进一步夯实公司团队的能力和水平。

总的来说,SF Motors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企业,但与硅谷其它初创企业有所不同的是,SF Motors有小康集团强大的实力作后盾。预计未来三年内,小康集团将在电动车事业上投资15到20亿美元,目标是至2019年在美国开发出可量产的中端(B级)和高端(C级)电动汽车各一款。

国内新能源也应重视

虽然定位不一样,但是小康股份发展新能源的路数在国内外却是一样,都是通过另外成立一个新品牌来主导新能源项目的推进,即美国的SF Motors,国内的金康新能源。

金康新能源成立于2012年9月,前身为重庆东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康新能源”),是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限公司(简称“瑞驰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小康股份的二级子公司。东康新能源经营范围虽然涉及研发、销售新能源汽车,但“不含九座及以下乘用车”。

2016年6月,在A股正式上市后不久,小康股份即宣布拟投资25亿元建设东康新能源年产5万辆的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一个月后,瑞驰汽车将所持有的东康新能源100%股权转让给了母公司小康股份,东康新能源改名为“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和瑞驰汽车平行的全资一级子公司,注册资本也由5000万元增加为3亿元,营业范围拓展至乘用车领域,变为全门类的“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

相比小康股份,金康新能源听起来更加冷门,它被大众所知是获得了由发改委发布的2017年第一张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一般来说,出于新能源牌照对新兴车企的重要价值与行业影响力,所以只要获得新能源牌照就可获得极强的品牌传播。

在金康新能源项目中,小康股份计划总投资25.1亿元,并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达产后形成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和6万套电池 PACK 的产能目标。

至此,在以瑞驰汽车为新能源商用车平台,以金康新能源为纯电动乘用车平台,小康股份初步完成了国内新能源车产业布局。

事实上,目前金康新能源除了因获得新能源牌照而产生一定传播,它在其它方面的话题相当少,从车型规划到战略规划,外界对金康的了解知之甚少。这也表明,相比在美国市场的大手笔并购,和高调的高端电动车定位,小康股份在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要低调得多。

低调的背后折射出是不够重视,当国内新能源市场正在引领全球新能源市场,小康股份的新能源战略重心值得深思。

资金出现裂痕,融资补救

近日,丰田“普锐斯之父”内山田竹志表示,如果车企转向电动汽车的动作过于迅速,其盈利将遭受巨大压力,甚至,没有企业能够盈利。实际上的确如此,新能源车属于长线投资,其持续的布局和投入将不断加大资金需求。对于小康股份这种中小型车企来说,如果想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它必须想尽办法为其“输血”。

事实上,小康股份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上的确投入不少钱。据粗算,自上市以来,小康股份在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累计投入了62亿元。

查阅小康股份第三季度财报,可以发现,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加42.24%和68.76%,但是现金流却出现同比下滑70.30%。对此,小康股份表示,增加的费用与新能源相关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1、收购InEVit和AMG

2、新能源项目研发费用增加

3、增设新能源车生产线及工艺设备改造

在此前募集的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情况下,为了继续推进新能源战略扩张,并增加现金流,小康股份于2016年6月通过IPO上市,首发募资8.28亿元。

2016年12月20日,小康股份一口气发布了20条公告,其中十几条都与新能源投资有关。一是拟非公开增发A股,募集不超过39.6亿元,其中20亿元将投向金康新能源年产5万台系列新能源乘用车和6万套电池PACK的产能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19.6亿元将用于在美国的纯电动智能车开发,该项目总投资40.4亿元。

通过多次融资,小康股份的公司负债水平和现金流有了一定改善,这为其持续向新能源发展“输血”提供了保证。

从零部件到面包车与商用车,小康品牌给人们的总体印象偏低端。然而,作为小康股份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兴海却对高端市场有着由衷的向往,这也是不惜万里赴美国投资SF Motors的原因之一。

张兴海计划,利用美国优质资源,打造并推出高端电动车。如果明年能正常问世,对小康必然是重大利好,不枉多年投资。随后自上而下,开发出更加平民化产品,然后利用在美国积累的产品与技术优势反哺金康新能源,进而迂回本土市场。希望是好的,不过小康股份需要先回答两个问题,“如何吃透美国严苛的法律,先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如何规避在长期资本投资战线面前成为下一个乐视?”

说到中国企业布局美国新能源,很多人会联想到乐视与法拉第未来,但实际上,小康与乐视有着本质的区别。崛起于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从作坊式小加工厂发展至现在的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小康股份可以说是一部中国民营企业成长活字典,走过三十年历史,这意味着它未来战略布局也必然具备一定可操控性,包括布局美国新能源市场。

相反,乐视作为一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其新能源布局主要是因为贾跃亭谋划的“生态需求”,乐视自身并未汽车制造经验,所以投资新能源的风险也必然比小康股份更大。此外,更重要的是,小康股份可以依靠现有庞大产业基础产生的现金流或者以此融资来投资,而乐视并未如此庞大产业基础,所以它只能通过描述一些生态梦想来吸引投资,前者如果失败了只能算是战略失误,后者如果失败了,那将是致命失误。

不论如何,SF Motors首款量产车得到明年才推出,其产品力如何?是否上市销售?能给小康股份带来什么影响?不管对我们,还是对小康股份,这些都是未知,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三十年过去,张兴海再次开启了冒险之旅。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4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