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不造车了,富士康也不造了

原创 文/林嘉浩、石劼 时间:2016-11-05 11:26

和谐富腾新能源项目在上饶建立,但富士康却表示不再投资。和谐富腾终难“富”,未来何处觅前途?联系到苹果整车项目后撤,昔日大热的互联网跨界造车并非尽皆坦途,甚至隐约有退潮之势。

1030日,上海爱驰亿维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仪式在上饶举行。项目背后投资方即为和谐富腾——由腾讯、富士康、和谐汽车组建的“造车新势力”之一。但有消息称,富士康不再投资造车,在看似顺利推进的背后,和谐富腾的前景却蒙上疑云。

对和谐富腾而言,爱驰亿维项目将为其子公司爱车公司构建起30万辆电动车的产能,产能相对于新能源车市场现下规模又显庞大。“三缺一”的情况下,“和谐腾”能否真正完成互联网造车的梦想?

和谐富腾竟不“富”

据悉在上饶工厂签约仪式上,并没有出现富士康方面的代理人。而富士康高层也确认了将不再投资造车项目。在和谐富腾屡屡高歌猛进推动项目进程的同时,扮演着生产制造角色的富士康竟然出人意料地悄无声息退出。

在整个造车项目中,富士康被定位为“负责汽车项目的生产制造”,和谐汽车被定位为”负责汽车项目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搭建”,而腾讯则被定位为“负责车联网系统和技术平台供应商”。可以说在整个汽车项目中,“铁三角”缺一不可。虽然富士康并未宣布从和谐富腾中撤资,但其终止投资整车项目,毫无疑问将迫使和谐富腾重新考虑产能构建方案,对整个造车计划产生撼动根基的影响。

从和谐汽车近期表现看,富士康似乎有打退堂鼓的理由。在此之前,为了取得电动车生产资质,和谐富腾收购了传闻将得到准生证的绿野汽车。但是实际上绿野汽车至今未能获得资质,而其本身的债务问题反倒使得和谐汽车深陷泥潭。和谐汽车的股价在过去15个月里几近腰斩,吞下绿野汽车也没有从资本角度产生积极作用。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铁三角的崩塌对于和谐富腾跨界造车的理想不利,但对制造型企业富士康而言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富士康以生产电视机旋钮起家,作为加工制造类企业,此前未曾接触过汽车制造,贸然进入汽车行业可能会一败涂地。从和谐富腾的造车路线和此次产能规划看,风险根源的确早已埋下。于是有人甚至表示,富士康及时抽身堪称明智。

从诞生初始,和谐富腾就确定了双线造车战略,即生产高端电动车的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 Ltd(以下简称“FMC”),和生产经济型电动车的爱车公司。FMC的定位为高端电动汽车,由原宝马副总裁i8项目负责人毕福康任CEO,原东风英菲尼迪CEO戴雷任COO,核心团队来自于宝马、特斯拉等,定位于同特斯拉、乐视投资的Farady Future等竞争,首款产品2020年量产,价格在30万元左右。付强所领衔的爱车公司则生产经济型电动车为主,打造亲民价位、纯电驱动、智能操作的产品,首款车型的外形设计已经完成,正展开性能测试。

据悉,此次爱驰亿维签约项目总投资将高达133亿元,为爱车公司构建年产30万辆纯电动SUVMPV整车基地和电池PACK生产线。这是继乐视200亿投资新能源生态小镇之后投资规模第二大的新能源造车项目。目前FMC还没有确认生产方式,也不排除新工厂将来也会为FMC代工生产高端车型。

然而,项目数字越庞大,隐藏的风险也就越惊人。在中国车市如此火爆的10月,销量排名第一第二的燃油车型月销量也仅仅只有5万辆,全年40万辆的成绩已经突破了纪录。年初中汽协对今年新能源车总体销量预期为70万辆,在打击“骗补”力度加强之后,业界预计可能缩水至50万辆。而反观和谐富腾第一座新能源整车厂就是30万辆的产能,可谓有“放卫星”的即视感。

而且造一辆量产车,从搭建供应链、测试改进、搭建生产线、工人培训、试产-量产,需要有至少数千人的完整专业体系,从团队招募到人员磨合将耗费数年时间,巨额投资也需要真金白银砸入,而非宣传中的“XX亿”。对于没资质、没工人团队、没成熟车型设计(仅仅完成外形)的和谐富腾来说,如今恐怕真的丧失了对富士康的吸引力。

跨界造车无坦途

近年来跨界造车兴起,尤其是互联网造车声势浩大,各种高呼“野蛮人冲到汽车制造业门口”的初创车企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随着资本市场对这一波浪潮的兴趣渐渐退烧,如今潮水开始慢慢后退,一些裸泳者相继暴露,不少“互联网造车”光鲜的泡沫破裂;另外也有部分企业选择知难而退,如在世界另一端的著名互联网公司——苹果,打算在Titan整车项目上后撤,继续从软件和服务角度在汽车行业掘金

关于跨界造车的难度,一直以来都有专家提出忠告。DearAuto主编汪云青认为“苹果退出汽车行业有两个原因,1、利润率不高,2、造车太难。”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公开称:真正制造成熟可靠的汽车产品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研发周期也很漫长;将几万个零件匹配到一起“是一件很困难并且长久的事情。

隔行如隔山。彭博社撰文表示,通常汽车涉及到近3万个组件,新车企必须处理好庞大的供应链;即便是看似IT公司更擅长的自动驾驶车,也需要其为所需的各种控制组件和雷达传感器写上数百万行代码;就算钣金和组装可以通过代工完成,最终整个工程依然浩大。电动车行业权威陈清泉院士也指出,汽车行业风云瞬息万变,首先造车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其次人才方面不仅需要有IT人才,更要引进汽车人才;新兴造车企业要认清汽车和IT行业的区别,如果不注重对汽车行业的深入了解,就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在<<汽车公社>>看来,无论是否套上新能源或智能化的外衣,汽车的本质却始终不变——汇聚各行各业尖端科技的产物,将无数个零件融合到一起,不断试验匹配和调校,这需要企业有足够的技术和耐得住寂寞的韧性。这对“其兴也勃”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造车大业稍有不慎便是“其亡也忽”。

大量资本前仆后继涌入汽车制造领域,却可能终将迎来跨界造车的退潮。没有了富士康的“和谐腾”,未来充满了变数。对于跨界造车,尤其是互联网造车,我们只能希望当喧嚣泛滥之后,不要只剩一地鸡毛就好。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0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