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这两年 | 无畏十年

原创 文/李思佳 时间:2020-11-26 13:46

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了诸多“第一次”,正是经历过这些“第一次”,才让成长一词显得厚重,珍贵,深切。

转眼的功夫,“李老师”来公社已经两年多了。

恰逢汽车公社十周年的特殊时间点,而关于公社十周年,起初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慨,也不知从何下笔,只是觉得老板把一家公司开了十年而且越办越好,是一件很酷的事,直到上周一个同学给我打的一个电话,问我十年前的约定有没有聚会的打算。

嚯!十年了。这十年改变了什么?十年来我又做了什么?那个曾经扬言要如何如何的毛头小子现在到了什么境地……一连串的自我发问后,这才慢慢生了感慨,对自己,对公社。

十年前,迪拜828米的“哈利法塔”正式启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吉利正为刚刚收购沃尔沃而兴奋不已,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突破1364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汽车公社也在行业一片欣欣向荣时,在魔都上海正式创刊成立……

现在呢,这些当时各大搜索平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条,其背后的事件已经过去十年了。而汽车公社也从无到有,在这些词条所代表的年份下经历并观察,见证并记录,勇敢前行,无所畏惧。

陈奕迅用十年交到又失去朋友;管仲认为十年树木,能培养出一代人才;诗人贾岛十年磨出未试之利剑;在苏东坡看来,十年时间隔绝生死,茫茫难自思量。时间如水流,感性的人在怀旧时,总想表达点什么,或伤春悲秋,或强说愁,不过比起这些,我更想聊聊我的公社时光,因为这两年多在汽车公社的时光足以改变我的人生轨迹,乃至对世界的看法。

成长无非是诸多个“第一次”

两年前,刚进汽车圈子,每逢出差活动听到对接人员叫“李老师”时,我都有点无所适从。记得一次自驾去杭州的活动,穿着还算干练、精气神儿还算饱满的我在签到台前手足无措,随后的20秒里我写出了记忆中最丑陋的一次签名,以至于慌张的我一直拿着笔站在那,像是等候发落的犯人。


在被叫“李老师”后,当时的情绪冲突像极了作家肖复兴第一次买荔枝时被妈妈嫌弃时一样,我深深陷在伤痕累累的沙果与玲珑剔透的荔枝之间,不能动弹,一时间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在巴掌大的桌面上供人“品鉴”,一览无遗。

说起来有点夸张,不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身为刚入行的小白,不久前还身处象牙塔,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尽管已经毕业走出校园,从学生党到社会人,但当时的我仍认不全车标,也写不出真正的行业新闻,又何德何能担得起“老师”这一称呼。

庆幸身处在公社的大家庭,从专业性到人文属性,在这个环境下成长,作为一个汽车小白的我钟爱并享受着每一天坐班、每一次熬夜的时光。而公社这十年来,又培养出多少像我一个的员工,让他们逐渐蜕变,脱去稚嫩,从行业小白到合格的汽车编辑;退却引号,从“老师”到老师。

作为公社人,我们没见过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但魔都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同样美丽;虽说杂志出身的公社虽保留着老派编辑的风骨,但仍不乏年轻多元的元素,有喜欢唱跳rap和篮球的林嘉浩老师,也有一双A锥、一撮黄发,非常real的罗超老师,有来不同二次元的曹佳东老师,更有品酒专家张洁老师…… 他们共同构成老派又年轻的汽车公社大家庭。

在成长的过程中,第一次挨批评更让我记忆深刻。

如果没记错,应该是前年的11月3日的一次西藏试驾。或许是刚入行经验不足,或许是我沉浸在没见过的世界里感受太多,抑或是四天高反太折磨人……那时我为我的工作没做好找了诸多理由。当时卫老师对我说:“一年去西藏的机会就那么几次,你要知道珍惜,不能只是随便写写。”

是啊,每年进藏的机会并不多,公司选择把这么棒的机会给一个菜鸟,是莫大的鼓励,而我辜负了,辜负了公司的信任,辜负了自己。对此,至今仍深感歉意,并把那视为一次鞭策。

第一次活动的出糗,第一次挨批评的羞愧,第一次去西藏的兴奋,第一次体重突破70公斤,第一次稿件阅读超5000,第一次出国……“李老师”渐渐发现,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了诸多“第一次”,正是经历过这些“第一次”,才让成长一词显得厚重,珍贵,深切。

从视频到文字:找到工作兴奋点

去年6月是我近几年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醉酒,从乱言语到吐不停,再到睡不醒。呵!好一副丑模样。

原因是积压了太多情绪,几杯黄汤下肚之后,天旋地转,我无法想象当时的具体情况,但林老师趁我喝醉,糊了我一巴掌的事,我倒记得倒很清楚,得找机会打回来。当然是开玩笑了,林老师作为我的Old iron,算是我的领路人,我对他的钦佩不仅在于会写稿,而是拥有待人真诚的、200多斤的有趣灵魂。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工作找不到兴奋点的原因才导致情绪积压,因为比起视频工作我更喜欢的是码字,用文字的形式传递我对人、对事的理解。

也正是出于对工作状态的担忧,出于对工作兴奋点的寻找,我曾私下问过转岗的想法,但一来碍于当时视频部还在找方向,我自觉这是当逃兵的行为,是可耻的;二来觉得行业积累不够,还需要更多沉淀,想法在心难开口,对我来说这真的很艰难。直到和一位非常照顾我的朋友聊起这事,她说:“想好了就去做,‘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直击内心。

转岗之后,慢慢地,从无行业经验,无专业沉淀,无主观把控的“三无人员”开始接触写稿。一路走来,从汽车小白到自嘲是“莫得感情的写稿机器”,迩来已近两年。不过我还是要说,虽然已转岗到编辑部很久,但上海车展视频部通宵剪片子仍然是我公社生涯最爱的时刻之一。

从视频到文字,我逐渐找到了工作的动力,我知道这是公社给予我的参与行业的机会。因此,我感恩公社给予的机会,珍惜公司珍贵的人文气息,并为此今天努力,天天努力,把明天的决心和后天的承诺都变成今天的热血与勤奋。

两年时间,“李老师”在写完两三百篇稿件中遇到并解决诸多问题后,仍自觉不够格把老师的引号拿掉,何况是公社一家公司从无到有,从无名无声到掷地有声,真正成为行业新闻的标杆,汽车公社十年的发展路上又遭遇过多少困难与磨练。

好在,汽车公社人是“劲往一处使”的一群人,他们享受工作正如享受生活,他们拥有理想也脚踏实地,他们风趣幽默也严谨认真,汽车公社的性格由他们铸成,他们为公社的明天扛旗,就像卫老师说的一样:“从汽车公社走出去的人,都不会差。”

两年来,汽车公社也在改变着:2018年,我们参与造车,“公社一号”出现在广州肇庆的赛道上;2019年,公社正式成团参与海外行业披露;2020年,在大盘向下夹杂着疫情的影响,公社人仍未停止向前,兵分安徽、江西两队实地调查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用行动诉说着“调查作者没有死”;未来,汽车公社在行业之轮的裹挟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光阴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已经与公社一起走过了两年的历程。在这两年的积淀里,感谢这些经历使我更加刚毅,铸就我更强大也更自信的内心。

在这条关于成长的路上,不像历险那样拥有太多荒芜与悲怆,但无时不刻不在上演着一场和自己的较量。行走在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公社教会我们都要用最端正的态度,在磨砺中不折不饶地前行,留下两道深深的、让人记忆深刻的脚印,正如汽车公社自己走过的一样。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5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