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美股“大逃亡”,坠落,或重生?

原创 文/查攸吟 时间:2021-12-03 20:43

一场为期156天的自我救赎。

滴滴的“靴子”,出现了落地的迹象。

12月3日上午早晨9:00,滴滴出行微博公众号发出一则简短声明:

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640.webp

自今年7月16日,七部委联合进驻滴滴开展调查以来,历经4个半月的时间,这家国内网约车的龙头企业,终究是没有能够逃过从美股退市的下场。

当然,根据滴滴自己声明中简略提及的方案,其退市操作好似过个“旋转门”——前脚从美股退市,后脚直奔港股,上演一场有惊无险的“胜利大逃亡”。

由此,不但一举解决了令国内主管部门震怒的“独走式赴美上市”问题,更以一种全新的思路,保住了“上市”带来的大部分果实。

然而,天下岂有这等美事?

想全身而退,并不容易

随着国内主管部门对滴滴出行采取的一系列前置处置(禁止新用户注册,禁APP下载等)措施,其美股股价实际都在一路“俯冲”之中。

在7月26日,甚至出现过7.16美元的最低价位,较之14美元的IPO价格,股价近乎“腰斩”。现阶段,其股价一直在7~9美元之间波动。

640.webp (1)

显然,若滴滴依据当前股价来执行退市回购操作,必定引起更多投资者的愤怒。作为一个讼棍横行的国家,美国那些专门承接证券欺诈诉讼的律所,想必也非常乐意能代理这类的官司,去法庭上给滴滴“放放血”。

事实上,自从滴滴遭到“七部委联合执法”,诉讼的阴影就一直笼罩着这家企业。

早在今年的八月底,就已经有律所代理了对滴滴发起的诉讼。在目前尚未了结的这笔官司中,原告主张宣称:滴滴就合规性问题进行了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受到误导遭受损失。

不要以为这种官司仅仅是赔点钱而已,因为证券欺诈(security fraud)在美国可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一旦被坐实,足以将一家罚到当场破产。

在美国法律体系中,想要坐实“证券欺诈”,必须满足三个要素:

1.对“足以影响股价的重要事实”存在不实陈述或者蓄意的隐瞒;

2.上述不实陈述或隐瞒,被证实存在明显恶意;

3.被欺诈者对欺诈者存在信赖,基于欺诈者提供或隐瞒的信息进行了证券交易。

640.webp (2)

尽管滴滴在提交给纽约证交所的招股说明书中,声称自己会“严格遵守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才会收集信息、充分说明了收集信息的范围和目的,并且会对完成使用目的的数据进行删除或者匿名化处理”。但根据中国官方对其的处罚,投资者们当然有理由认为这一陈述不是事实。

当然,这也正是律所提起诉讼的理由。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滴滴不能拿出令投资者满意的股票回收价格,例如按照IPO 的 14 美元价格来回收股票,类似的诉讼必将纷至沓来。

“接盘侠”并不好找

那么,如果滴滴按照 14 美元的价格来执行回收股票操作呢?

这势必将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须知,为了应付可能面临国内监管方可能会开出的巨额罚款,滴滴已经预留了100亿人民币的现金。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滴滴出行公号在宣布启动美股退市的同时,表示要同步赴港上市的原因。只有顺利从港交所进行IPO拿到钱,才能顺利地填掉从纽交所退市挖出的“大洞”。

640.webp (3)

说得直白点,如果滴滴不能实现在港股上市的计划,或者说是拿从港股可能圈到的钱去贴补在美退市的损失,那么等待这家企业的恐怕只有毁灭这一个结局。

然而,这一切会那么顺利吗?

自从几个月前,因为“独走”式赴美上市触发监管措施后,滴滴已经被限制了新用户注册以及APP下载支持。

尽管由于全方位的规模和体量优势,滴滴的竞品们并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这家巨头实现赶超。然而持续的处罚措施仍导致滴滴处于不断“失血”但无法补充的状态,只能干瞪眼看着市场份额,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算流失。

由于这些触发措施的存在,以及未来可能遭到一笔重罚,实际上滴滴出行能否顺利赴港上市,这还是未知的。即便其能够通过上市审查,又如何说服投资人放心在这个背着一身处罚的企业身上进行投资?

640.webp (4)

所以但对滴滴而言,其当务之急与其说是赴港上市,不如说是尽快消除国内监管方施加在其身上的处罚。否则,即使磕磕绊绊拿到了IPO资格,其估值也有大概率也会被打到“地板上”。能不能堵上美股的窟窿,实在令人怀疑。

34个字外加3个标点符号的声明,其背后的实质,是滴滴公司为了摆脱当前困局,精心规划的一次脱困行动。

其谋划不可谓不精,对规则的掌握不可谓不准。然而,正如同所有太过精密的计划一样,这个计划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让国内监管机构配合其意愿?

也许,使用滴滴出行平台的数百万快车、专车司机,以及数千万日常使用滴滴平台出行的用户,能够成为其一大筹码。但自上一批“大到不能倒”的存在领教到“铁拳”之后,裹挟着得“百万漕工”,真能成为其和政府讲条件的筹码么?

640.webp (5)

迄今为止的历史经验都说明,一切非常紧凑且毫无周转余地的计划,最后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走向失败。我不知道滴滴是根据何种考虑,开启这场“大逃杀”的,然而想必其也是别无选择。

因为,留给这家企业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0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