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AI大会】讨论专题丨AI和汽车的关系

原创 文/西岩 时间:2017-08-25 11:14

未来AI和汽车会是什么样的关系?真正的智能交通时代还需要多长时间?将来汽车行业的数据方面,是建一个封闭的云,还是一个开放的云?

8月24日下午,由腾讯汽车主办的“2017全球AI大会”第一个讨论环节是,在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时代来临之际,汽车行业和汽车本身也涉及到价值的重塑,那么,中国要想迈入真正的智能交通时代还需要多长时间?除了现在火热的AI技术之外,下一个风口会出现在哪里?涉及到在车联网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能否做到相同的安全标准?将来汽车行业的数据方面,是建一个封闭的云,还是一个开放的云?

主持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世界汽车组织第一副主席董扬

本轮嘉宾: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李克强

               沃尔沃亚太区产品战略部副总裁 吴震皓

               奥迪中国自动驾驶与底盘研发总负责人 Stefan Greiner

               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 王展

               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CEO 余凯

               腾讯杰出科学家 贾佳亚

董扬: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下午的互动现场。咱们主要是讨论AI和汽车的关系问题。首先要问一下吴总一个问题,安全是沃尔沃一直主打的品牌口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人担心在车联网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能否做到相同的安全标准?

吴震皓: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意图,就是在这样一个车联网智能互联的时代,安全不仅仅只是一个机械层面的安全,还有一种安全就是信息安全、数据安全。这里面包括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用户数据、用户隐私的泄漏,另一个层面是汽车本身数据被黑客控制导致黑客可以去控制你的汽车,导致一些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两方面对汽车厂商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也需要一些新的技能。

我个人认为在汽车互联、汽车智能化的时代有些数据分享是必须的,所以这里面要更加平和地来看这个问题,保护数据也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孤岛,不把数据去分享。而是用更加高明的手段、用更加高明的技术去保护,所以我觉得这里面还有很多的东西是汽车厂商要学习的,也要和其他的学术界以及互联网界等一起来合作。

董扬:下面请教李克强教授,从目前国内基础建设、法律法规情况综合来看,中国要想迈入真正的智能交通时代还需要多长时间?更多的是持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

李克强:这是一个经典的问题,严格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准确的问题。如果按照智能交通的定义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交通的三个要素(人、车、路)联系起来,然后才能够解决现在交通存在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如果要百分之百解决安全问题,百分之百能够解决效率问题,那就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人、车、路一体化,能够联网,然后达到准确定位、准确感知、准确控制。如果说没有现在大家炒得很时髦的所谓的基于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连接的人工智能,如果这样的技术没有真正形成所谓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没有真正连接起来,技术上没能突破能解决的话,刚才提到的理想的智能交通系统可能还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我想这个是逐步可以实现的,而不是一步到位。

董扬:下一个问题请问王总,你如何看待现阶段主机厂和技术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未来会不会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

王展:谢谢。今天零部件供应商我是第一个发表意见和看法,谢谢这个机会。我觉得自动驾驶、智能化在这个阶段来讲,供应商体系里面也要适当分一下类,一个是以硬件、传统Tier1(指一级供应商)为主的,以技术、设计、质量、成本为主。另外归一个类,就是对安全、电子电气、智能驾驶、新能源这类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归一个类,就是高科技的。实际上这类企业软件的投入开发占到50%以上,甚至60%以上,纵向、横向的联合越来越紧密。

现在市场上Level1、Level2已经都上市了,这对于Tier1的公司来讲还有很多的好处,因为自动驾驶、智能驾驶“长征”这条路要到2025年,刚才我们也做了很多预测。我们判断主机厂Level2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在2020年会有一个高潮。作为Tier1零部件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是让我们怎么样把技术落地,做好一些基础工作。

董扬:请问余凯先生,在您看来AI技术和汽车圈的关联,除了现在火热的AI技术之外,下一个风口会出现在哪里?

余凯:最近人工智能非常热,其实这里面最热的当然就是跟驾驶的结合。我觉得我应该从更广的维度来看人工智能跟自动驾驶,其实不仅仅是关乎自动驾驶的功能,最终还是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带来什么样的便捷、感受。功能只是名词,但是最终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是买账其实还是靠用户体验。

除了自动驾驶之外我们把人车作为一个系统来看,比如说HMI人机交互系统在汽车跟人和环境整个的人为一体的系统,在这个情况下面其实我觉得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通过人车一体的设计去增强用户,我觉得很重要。

说到自动驾驶,谈到用户体验的话一定跟这个地区的场景有关。怎么去面对堵车的情况下面老踩刹车,怎么面对停车的时候各种困难,这里面可能是中国的自动驾驶的产品之路要去思考的。任何一个产品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你面对的消费群体。人工智能只是技术,但最终是不是成为价值?我觉得还是要以人为本去思考这个产品体验。

董扬:最后问贾佳亚博士一个具体的问题,你认为图象识别技术能实现最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码?未来会不会不需要激光雷达作为辅助了?

贾佳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识别到了现在的地步或者再过五年是不是可以完全替代雷达类的装置呢?这个故事本身就是由特斯拉讲起的。特斯拉的AutoPilot里面应该是Image主导的,特斯拉的系统存在一个缺陷,当你识别一个物体的时候,比如前面一个纯白的车,而且是很大的车,它不知道是房子还是车的形象。在很多时候由于视觉的局限性导致你不会很快判别出来前面是什么东西,这个时候还是需要雷达的。这是为什么在AutoPilot 2现在大部分还是以NVIDIA(英伟达)这套系统作为主导的,Image作为辅助帮你判断周围的环境,我觉得这样的方法是对的。不管计算机视觉发展到多高的识别准确率,还是希望能够不断有像刚才说的有冗余的系统帮助大家。

以后怎么办呢?现在我觉得L1到L4是人车驾驶的分类,我自己的看法是对人的道路交通的分类可以有更加长远的规划。比如先说在20年之内实现的是什么?实现的是人驾驶和车驾驶混合的道路状况。在这种道路状况下,我相信不会有一个单一的系统来取代人的驾驶习惯。但是我相信,如果哪一天已经有法律禁止人去开车的话,只有自动驾驶的时候,状况会好多。我们就在车前和车尾装一个摄像头,加上车内的就可以达到自动驾驶的情况,这是我的看法,也是长远和近期的分别。

董扬:刚才提到了信息安全,将来我们自动驾驶过程中汽车会不会需要一个云?这个云里可能存地图、交通信息、驾驶的建议。我的问题是,将来汽车行业是自己搞一个云,还是接受一个社会的云?我们是建一个封闭的云,还是一个开放的云?就像一个比喻,到底手机是iOS系统的还是Android系统的?你是个开放的系统,还是一个半开放或封闭的系统?对于这个问题,请各位简单做一个回答。

李克强:因为我是非企业的,所以观点比较中立。首先要对未来云的概念,大家知道云有消费云,用在消费领域上的云,也有工业领域的云,也有垂直频道的云,也有分成底层共用、应用层独立的云。我个人感觉未来的云应该是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应该是有若干家联盟或者是组织,大家有共识地来建底层和共性层,特别是像共性模块层应该通用,这个坦率说现在在国际范围内都没有,GE现在还在改型,在提这个概念,但我觉得提的概念相对还比较窄。将来在中国如果我们能够从智能网联、智能交通建一个底层基础性、共性层,相对来说既能保障信息安全又是大家通用的架构,这是极其有意义的。

但是大家的竞争和隐私在什么地方呢?特别是竞争在什么地方呢?在应用层我老是举例,现在你是网络作家,你在打word写字的时候,别去想着编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这种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是共用的,要建这种建构,我觉得这种架构是中国的机会。中国可以重新架构,底层共性层架构起来,应用层是自家的,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的观点可能跟在座的企业不一样,因为企业有企业的考虑,理想应该是这样的。

吴震皓:首先有三个层面,在物理的存储层面肯定要去接受第三方云的服务商,无论是百度、阿里还是腾讯。唯一想要指出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全球企业在国外有类似的基础架构,希望中国的云服务商也是面向全球的,否则我们要在国外比如和AWS、亚马逊或微软谈,在国内还要和阿里、腾讯、百度谈,我觉得效率会比较低下,而且技术架构上存在一些兼容性的问题,我觉得这是物理层面,但肯定是要放在云上的。

第二是互通性的问题,肯定是需要互通的,而不是封闭的云。因为未来的数据是各种各样的,会有很多不同的应用,有一些是汽车数据相关的,有一些是用户数据,还有其他第三方的应用场景,我觉得云必须是互通的概念。

从汽车厂商而言,现在大部分汽车厂商还是把云作为功能的元素。我觉得未来互联网的厂家是把云里面的数据作为一个核心的资产,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概念。我们不仅要考虑完成一个包括自动驾驶的功能,而且云里面的数据对汽车厂商意味着什么,对生态意味着什么?我们怎么来去运作?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尤其作为主机厂商去考虑的。

王展:这个云最主要是数据,在中国的市场云基本上还是在国内,我的看法是像BAT这些大的云。但是应用层面具体创造什么价值,怎么样利用数据来做有分歧,比如怎么样来保护数据、利用数据,来管理好每一辆车子发动机有没有问题,或者是安全有没有问题,或者是ADAS要什么样的技术等等。我觉得这个云是很重要,但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相关体利用数据为用户创造价值是最重要的。

余凯:我觉得未来是混合的架构,每个车企有自己的私有云,比如说对自己车的维护和保养的数据,这些数据本身是跟车相关的。还有服务层的,类似于像某个服务的运营商,这里面其实数据不需要分是哪个车企的品牌。就像手机有不同的厂家,但是有的APP是跟具体哪个品牌的手机没有关系。

从自动驾驶的角度来讲,其实我认为最终希望应该有一个中间层,就是大家把数据在自己的私有云做了预处理之后,然后在共同享有的云上面,这样可以在自动驾驶里面可以去共享经验,把整个技术的演进推得更快一点。从几个层面来讲,我认为是私有云和公有云共有的系统。

董扬:感谢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感谢各位听众耐心的聆听,谢谢大家!今天到此结束!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0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