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净利润率赶超宝马/大众,比赚钱还是华晨无敌 | 2018年报点评

原创 文/杜余鑫 时间:2019-05-15 20:03

毛利率和净利率更能直接反映一家车企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而支撑优势背后的,则是一家车企的研发投入情况。

在上市车企公布的2018年度年报中,《一句话点评》提取了营收、利润、销量、单车营收、单车利润、汽车制造商各项财务等指标,对上市车企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点评(具体详见文末“往期精彩阅读”),本篇《一句话点评》将从利润率和毛利率、研发投入这三个方面,对上市车企和部分汽车制造商的经营表现做出分析。

毫无疑问,利润的大小是一家车企综合实力最直接的体现,但实际上由于企业之间体量的不同,难以单从利润上做出对比,比如上汽集团一直在利润上拔得头筹,但在毛利率和净利率上,上汽并不占优势。

因此,一家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能更较为直接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同行业的横向对比中,也更能直接反映出企业的赚钱能力和竞争优势。

从统计的24家上市车企的净利润率来看,汽车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为4.66%,也就意味着,若一家车企营业收入为100亿元,那么净利润就仅为4.66亿元。而从24家上汽车企的净利润率来看,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仅为8家,这相当于行业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车企盈利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下。这样看来,汽车行业并不是一个特别赚钱的行业。

但是也有例外的现象,华晨中国继续以132.97%的成绩,拿下了净利润率头筹,这个数字比去年82.5%的表现更高。实际上《一句话点评》也在之前的文章中指出,华晨中国的实际净利润要高于其营业收入的,这也是因为华晨宝马这头利润奶牛在输血。

倘若扣除宝马带来的净利润,华晨中国的净利润为-4.24亿元。不过随着宝马计划将在2022年收回25%的股权,这也意味着华晨躺赢的日子也看到了尽头。

抛开华晨中国这家净利润率并不太正常的上市车企,广汽集团和东风集团股份拿下了净利润率的亚军和季军,净利润率分别达到了15.06%和12.41%。不难理解,以日系合资为主的两大汽车集团为这两家上市公司提供了不错的利润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以11.78%的净利润率拿下了排行榜第四的成绩,也是唯一一家本土品牌突破10%净利润率的上市车企,甚至高于长城汽车的5.25%和上汽集团的3.99%。需要注意的是,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的净利润率都增长了将近0.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这两家上市车企因为领克和WEY的到来,在高价格产品结构方面得到了不错的优化。

若是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看,吉利则拿到了汽车制造商净利润率排行榜第三的位置,高于上汽大众的10.8%和华晨宝马的9%。这意味着吉利的赚钱能力已经高于合资的大众和豪华品牌宝马,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吉利汽车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终合实力,这一点我们从2017年度,丰田全球8.4%的净利润率就可见一斑。

与单车利润一样,北京奔驰以14.83%的净利润率拿到了汽车制造商的冠军头衔,毕竟北京奔驰卖一台车就赚4万块钱,成为行业最赚钱的汽车制造商。较为意外的是,长安马自达的净利润率竟紧追奔驰,达到了12.6%,而同样是马自达品牌,一汽马自达就不那么美好了,净利润率仅为1.68%。

除此之外,由于数家上市车企和汽车制造商的净利润出现亏损,因此如江淮汽车、长安福特、海马、DS等车企和品牌净利润率为负的百分比,分化较为严重。

与净利润率不一样的是,作为重要的财务指标,毛利率则不像净利率一样容易获取且被广泛关注,实际上上市车企的毛利率也基本上隐藏在年报的深处,《一句话点评》通过收集整理,得到了上市车企的毛利率概况。

作为国内最大的客车制造商,宇通客车通过技术实力和卓越的成本控制,以25.32%的成绩拿到了毛利率排行榜头筹。北京汽车由于奔驰的作用,以24.36%的表现拿到了毛利率第二的成绩。吉利汽车的毛利率也突破了20%,达到20.18%,成本控制和协同效应处于行业领先的水平,而比亚迪则以19.78%的毛利率紧追吉利。

实际上毛利率高则说明一家车企有一定的品牌溢价或者直接生产成本更低,正常情况下同样的销售收入所赚的钱更多。而当汽车行业不景气时,毛利率高的车企有一定的降价促销促销空间,而毛利率低的车企就没那么幸运,低毛利率意味着利润微薄,一旦遭遇降价打击,就可能导致亏损,抗风险能力不强。

当然,从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也需要综合来看,如果二者越接近,说明车企其管理和其他费用越低,造车这一因素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部分费用如研发费用被母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分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说明车企在管理上的确有着独自的特点和先进性,其中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最有代表性,形成了较小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差额。

汽车行业的规律告诉我们,好的产品才是撬开市场大门的唯一法宝,就像华为在IT界的成就额美誉度一样,更多是因为庞大的研发费用投入。

从2018年度上市车企的研发投入排行榜来看,上汽财大气粗,研发投入一直占据研发投入排行榜榜首地位,2018年达到了159.21亿元。而比亚迪(研发投入涨幅36.22%)、广汽(研发投入涨幅62.8%)、长城(研发投入涨幅17.66%)等汽车公司,也因为新产品、新工厂、新能源等方面的投入,在研发方面花费了更多的资金,同比涨幅较大,最终反映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更加优秀。

另外销量表现不错的吉利汽车和宇通客车,其在研发投入上也较为大方,去年研发投入分别增长了30%和41.45%。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在研发投入方面的占比仅为1.8%,而国际上的大众和宝马,均在5%-6%左右。但实际上吉利汽车方面曾透露,每年吉利通过母公司进行的研发投入占据营收10%以上,才使得吉利汽车有了如今的发展势头,诞生了CMA这样世界级的汽车模块化架构。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华晨中国的研发投入激增996%,而海马汽车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行业最高的18.78%,一定程度上说这些弱势汽车品牌已经意识到需要从研发的角度提升品牌的竞争优势,这是好现象。但竞争愈加激烈的汽车市场,又会留给他们多少机会呢?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0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