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论坛】供应链创新问题上,英飞凌科技的视角

原创 文/汽车公社 时间:2023-11-02 21:29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事业部副总裁 王岩

各位来宾、各位业界同仁,大家下午好!接下来我用10~15分钟的时间给大家汇报一下英飞凌后续的一些投资和产能的扩充,当然基于我们公司这几页简单的介绍,我们在投资和产能的扩充,我也会分享一下我们作为在整个供应链的视角上有哪些看法。

前面讲到,两到三年包括后面整个趋势对新能源对整个智能网联化都会有非常大的需求增长,也会出现一些不可控不可预估的状况,我今天的主题,我们其实想去增加整个产业链的韧性。今天一整天都分享了很多,从电动化,从智能化,从网联化,第一个板块如果说在电动化上来讲,到2025年大家认为会到50%2030年到更高的数字,70%80%。在整个新能源的转化率这么快速地增长,其实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对功率器件的需求,这个功率器件包括高压的功率器件,也包括低压的功率器件。

在前面两到三年,整个产业链的短缺,对整个新能源领域来讲,其实IGBTMOSFET在短缺过程中已经逐步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产能,但是接下来会有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大家认为的痛点,就是在400伏转化到800伏,越来越多对碳化硅的需求。近几年大家有对碳化硅的焦虑,业界无论从整车厂到Tier1都有在碳化硅领域做一些特殊的布局,去和芯片厂商做一些无论是长期的供货协议也好,无论是共同的投资也好。在英飞凌来讲,我们对碳化硅的投资也在逐步增加,整个过程中我们还和新势力造车的OEM以及传统造车的OEM有一些创新的模式,大家一起在这个时间点去投资碳化硅的产能扩充。

当新能源的比例提高之后,自然也会划分高端、中端到低端,这个就会体现在整个动力系统的功率等级上,这也是为什么英飞凌收购了GaN System。后面在整个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加之后,我们也会应用在A0级,对整个功率等级要求不是那么高的,但是对整个效率要求更高的产品上。所以GaN的应用也会起来,因此我们策略性地做了GaN的收购。当然我们会把原来英飞凌GaN的基础和GaN System的技术融合做一个布局。

第二部分智能化,大家能够看到,智能化越来越普遍,市场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逼着我们所有的车厂都必须要去做到L2+L2++。在这个领域来讲,对自动驾驶、智能驾驶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基于AURIX系列,在TC3的基础上推出了我们的TC4,有更快的算力,也有更可靠、更高的实时性。

最后一部分,整个网联化。英飞凌整个体系里面我们也有其他工业,消费类的Connectivity部门,我们努力扩充这些原有的非汽车应用领域的Connectivity技术产品到汽车级产品。

任何一个半导体公司自己能够自控的产能是很重要的部分。美洲、亚洲、欧洲是三个生产基地,分布了我们的前端和后端,都是一个均衡的状态。无论政治环境的变化,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灵活性,能够保证我们整个体系的韧度。德累斯顿我们做了很大的投资,8月份大家也看到,TSMC、博世、英飞凌、恩智浦已经投资100亿在德累斯顿建ESMC,这也是从一个角度上来讲,无论是从全球性的产业链思考,还是基于对中国产业链的思考,大家都在做一些转变。大家也清楚,在近期我们也有友商和本土的前端的生产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提前布局、提升供应的韧度。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每年都有比较高的持续的研发投入,在整个半导体业界来讲,能够保持每年两位数百分比的持续研发投入的半导体公司并不多。英飞凌平均每年有15%以上的投资,这些投资更多是来自对整个研发的投资,尤其是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整个车的研发周期已经从36个月、24个月,降低到18个月,系统的更新换代、车型的更新换代,对产品的研发时间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还会持续不断在R&D体系进行更多的投入。

不光德累斯顿,半导体产业链上,全球欧洲、美国、中国都在考虑大的布局,在不可预估的一些状况下的弹性。在英飞凌的体系里面,我们不断扩充每个site的产能。前端的晶圆厂更多关注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我们也会设定一些整个互为备份的工厂。所谓互为备份,同样的产品会在两个不同的location去做生产,当有一个工厂出现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影响的时候,保证在另外一个生产基地能够延续对整个产业链的支持。在马来西亚Kulim也有持续的投入,在2022年投入20亿,在2024年下半年会有产能扩充出来。我们在CeglédBatam的后端有很多扩充,无锡我们也在不断扩充整个后端产能。前几年我们也和联创有一个合资公司,上汽英飞凌合资公司。在前面两年对整个尤其是动力系统里面IGBT模块的支撑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下一个计划里面,我们会和合资公司一起开发一些针对低功率等级的IGBT模块,也会扩充后续碳化硅模块在无锡工厂的扩充。

从英飞凌整个公司的理念来讲,不只针对汽车部门,我们坚持低碳+数字化。我们希望在2025年能够降低70%的碳排放,2030年能够达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也要优化我们自己的生产管理碳排放的消减,通过低碳数字化的产业生产管理,能够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的低碳。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0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